民视新闻台的 AI 主播在 26 日正式登上萤幕,而三立新闻台则在 6 月展开 Vtuber合作担任新闻主播的企划,这些虚拟主播与主流媒体的接轨,会真正侵袭真人主播的工作机会吗?
(前情提要:新闻已死?Web3能成为媒体救星吗 )
(背景补充:麦肯锡报告:AI 裁员潮才刚开始!最大输家是高知识工作者 )
本文目录
你在吃晚餐的时候会看新闻吗?往后的日子里,台湾民众下班后在小吃店解决晚餐时,电视画面里的主播可能都不是真人!
民视新闻台在 26 日推出在地第一个「新闻台AI主播」,称因应民众收看媒体的习惯改变,媒体本身也需要力求创新,民视遂与 AI影像科技公司光禾感知科技、台湾微软合作,利用 AIGC 生成技术打造如真人的主播面孔;再结合微软语音生成念稿播报的口说声音。
AI主播初上线,反应如何?
民视在 26 日晚间让「女神脸」的 AI 主播初次登上主播台,进行了一段气象新闻的播报,不少民众感到十分新奇,纷纷上网留言评比主播的表现。
不少民众反应,该 AI主播与真人主播还是有差距,尤其在脸部影像方面,不少人提到讲话时的嘴唇、眼神聚焦点和表情还是不太自然,主播整体影像的解析度也不够高。但语音部分,则是得到民众大力赞赏,认为若不是看着萤幕,还分辨不出来是程式产生的语音。
民视表示,AI 主播具有学习能力(机器学习),随着播报次数增加,口说语调、停顿都会更加自然,与真人差距会越来越少。
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 NCC 也为 AI 主播表示意见,在 25 日时称发函请民视说明,AI 主播的播报应用和电视台营运计画是否符合。
NCC副主委暨发言人翁柏宗强调,如果广电媒体使用 AI 生成画面、口播内容,如符合新闻制作的事实查核,确保有内控机制,那就不会涉及当前的卫星广播电视法。
三立推Vtuber
三立新闻台则是另辟途径,在本月与Vtuber工作室「春鱼」展开跨界合作,囊括 11 位 Vtuber IP 担任三立新闻Youtube的播报主播。
二次元形象的Vtuber虚拟偶像,因本身就有自己的表演市场,与新闻媒体合作即有粉丝引流效应,也能打破传统新闻的播报方式,更多了特别的人设背景和个性表现。再者,Vtuber多以真人配音员在背景配音,复合了另一种声音表现得专业。
真人主播被排挤?退场潮开始?
不难想像AI主播的问世,不少观众都开始怀疑,真人主播的工作机会是否将遭到排挤?甚至在AI主播不断升级后,是否会全面改换真人主播?
根据中时报导,华视主播宋燕旻在看完民视AI主播的初场秀后,表示「主播工作本来就不是读稿机,而好的主播最大优势是突发事件的临场反应,若是透过连线或现场转播,我相信自己会比AI有更即时的反应。」
在技术发展面上,AI主播的确还不能与真人主播相提并论,以民视使用AI主播来播报,仍是全程事先预录,而报导内容全部皆是由传统新闻产制人员撰写、审核,并不能做到AI自动化的搜集原始资料>撰写新闻内容>二次审核>自动调排直播时的新闻顺序..等等原本由新闻工作者负责的工作。
因此,在镜头前(其实是用软体合成画面)的AI主播,目前仍不具备「随机应变」的播报能力,传统真人主播,仍能以业界传承已久的专业能力保持竞争力,往后AI的发展要耗时多久,原有新闻产制的工作才会被颠覆,还需继续观察。
📍相关报导📍
AI如何让NFT市场来一次大爆发?
麦肯锡报告:AI 裁员潮才刚开始!最大输家是高知识工作者
Etherscan推出程式码AI帮手,5分钟了解实际操作
Leave a Reply